太原鋼鐵廠。
產能過剩問題嚴重,李克強在國務會議上點名批評十二省(區)直轄市和中央隸屬十個部委,下令從去年十二月起至今年二月底,要完成解決好境內國有資產及產能過剩積壓資產狀況。落後產能過剩、積壓狀況已成了經濟結構轉型和落實十三.五規劃的主要人為阻力。
李克強下令解決產能過剩積壓資產狀況
新年伊始,李克強為化解產能過剩發聲,提出要抓好三項: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
去年底,李克強總理曾在國務院國務會議上點名批評嚴責十二省(區)直轄市和中央隸屬十個部委,同時下令從去年十二月起至今年二月底,要完成解決好境內國有資產及產能過剩積壓資產狀況。李克強在會議上說:「要有實際行動、實際措施顯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破剛性兌付、退出和重組『僵屍企業』(指那些無望恢復生產,理應破產又沒破產的企業),以可控方式和節奏,主動釋放風險,落後產能過剩積壓狀況不能再無視、寬鬆甚至持續輸血二李克強二零一三年任總理後在國務會議、部委會議、省地方政府會議上講得最多,提出最多的質問是:為什麼走不出GDP掛帥的框架,脫離不出「多快」主導思維束縛?為什麼求真務實、科學精神難體現?
李克強稱:「落後產能過剩、積壓狀況和產能繼續過剩、積壓成了經濟結構轉型和落實十三.五規劃的主要人為阻力。」李又指:「從國務院領導成員到部委省地方大多數還是以『政績』掛帥佔主導,事實已經證明『政績』是虛績、弊績的累積記載,如再不果斷扭轉方向,解決好產能過剩積壓狀況,實際上是給後代、給國家發展埋下禍根和摧毀性內耗災難。」

李克強點名嚴責十二省市
被總理李克強點名批評的十二省(區)市:山東、江蘇、河南、河北、湖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廣西自治區、天津、上海,和十個部委。李克強提出四點:
(一)必須要負起職責,明確自己工作對國家、對事業、對人民、對歷更有個交代。
(二)必須要辦實事、辦好實事、講「真話」、按規則規律執行。
(三)必須正確理解、掌握好中央政策、措施,不要自作聰明,無視規則、紀律另搞一套。有困難、有意見就提出。
(四)如果感到壓力,擔子承受不了或者自我感覺無用武之地,不要為難請打報告辭職。
李克強特意重申:「我不會為難、勉強人,你有本事、有才智、有超人專長,我恭喜你,開創一番事業。」

過去產能過剩積壓資產情況
追查一下產能過剩積壓資產情況,早在上世紀一九九四年初李鵬任總理期間已提出過有關問題。一九九九年八月時任總理朱鎔基在中央經濟務虛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過落後產能過剩,落後生產控制。限制引進等問題。二零零六年十月、二零一零年五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列作專題提出產能過剩積壓問題和嚴控落後、污染性生產引進和擴大生產問題。
再追翻一下中央和地方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已有「清查資產」、「檢查庫存」的制度,但屬於「內部工作」,「防擴散機密」範疇。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恢復「清倉查庫」防資產流失。內耗等。從二零零零年以來每隔三年會展開一次全國性清查資產工作,基本上雷聲大雨點小,究竟什麼原因?二零一零年十月中央已警覺落後產能過剩。積壓狀況的嚴重性。國務院把問題列「重要性、緊急性」提交中央政治局討論、解決。至二零一零年底,清查過剩和積壓資產產值七點二萬億至七點五萬億元。問題的發覺、提出討論,推出解決處理政策是一回事,實際是否落實、執行好則又是一回事。一九九九年四月朱鎔基公開表示:「保持高增長發展二十年甚至更長時期是方針國策,是有條件、有基礎。有科學依據的。」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零一零年五月時任總理溫家寶在內外場合振振有詞保證:「保持雙位數國民經濟增長是有信心、有把握的,只有保持雙位數經濟增長才能解決就業人口年增長。才能保障社會穩定。」事實已反映出從中央到地方領導對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一脈相承。二零零八年國際金融風暴期間中央宣佈動用四萬億資金投入擴大建設。當時受到國內外讚譽。二零一二年已發現落後產能積壓上升至二十萬億元以上,近年來產能積壓年以百分之十至十五增加。

國務院統計產能過剩體積壓資產狀況
落後產能過剩和積壓是經濟風險的重點突出問題,這塊硬骨頭實在夠硬、夠堅,李克強確實在啃,國務院其他成員、部委、地方黨政領導是否在啃、真啃、用實力而非裝腔在啃?官方最新產能過剩和積壓統計數字是三十萬億元資產,而社科院、財經大學研究所的調研統計數字是超四十萬億元,僅住房、商用辦公樓空置積壓五十五億平方米資產值二十五萬億元。
以下是國務院內部所統計的落後產能設施、產能過剩積壓資產狀況:
(一)住房、商用辦公樓空置。
一線地區:住房:六點五億平方米,市值十點二萬億元;商用辦公樓:零點八二億平方米,市值一點八六萬億元。
二、三線地區:住房:二十五億平方米,市值八點二二萬億元;商用辦公樓:二點八億平方米,市值一點零八萬億元。
(二)鋼鐵(鋼材):十二點六六億噸,市值三點一二萬億元。
(三)電解鋁及其他有色金屬。電解鋁:四十二萬噸:其他各類有色金屬:十六點五萬噸,市值一點七三萬億元。
(四)水泥及建築材料過剩、積壓市值一點零二萬億元。
(五)造船設施和裝備:年生產力一千五百萬噸。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四年內需(不包括軍用)和出口四百二十萬噸至五百十萬噸,市值一點四五萬億元。
(六)重工業裝備:年生產力三萬二千台(架)至三萬五千台(架),二零一四年至二零一五年年飽和量一萬八千台(架)至二萬一千台(架),市值一點一一萬億元。
其餘玻璃、家用電器、食品機械、載重汽車等都列入過剩待處理之列。

來源轉自:
【2016年2月號 爭鳴總460期 戈靄】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arrow
arrow

    筆平凡/景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