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拉克戰後,中國搶攻該國石油,大舉投標、投資,伊拉克石油的一半以上輸往中國,成為伊拉克戰後最大受益者。(網絡圖片)
最值得關注的,是北京立場。針對美國的定點空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態:「對在尊重伊拉克主權前提下一切有利於維護伊拉克安全穩定的行動持開放態度。」在這裡,中共罕有地沒有提到「反對干涉他國內政」;「開放」二字,表示接受美國的行動。換句話來說,中共默認、甚至贊同美國武力干涉伊拉克內政。
之所以如此,北京自有隱衷。曾幾何時,中共以得意的口吻,報導,或者引述外國的報導,炫耀:「中國成為伊拉克戰後最大受益者」、「不費一槍一彈,中國成伊戰最大贏家」、「中國石油企業在伊拉克悶聲發大財」。原來,伊拉克戰後,中國搶攻該國石油,大舉投標、投資,伊拉克石油的一半以上輸往中國。為長久經營計,中國還派遣一萬多名工人前往駐紮,為此,還特意在伊拉克境內、靠近伊朗邊境修建專用機場,並計劃開通北京、上海直飛巴格達的航班。
然而,今年6月,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遜尼派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ISIS)突然崛起,在伊拉克發動全面戰爭,攻城掠地,迅速攻佔包括第二大城市摩蘇爾(Mosul)、中部大城市提克里特(Tikrit)、以及北部重要城市塔爾阿法爾(Tal Afar)在內的廣大地區。
這一事變,震驚了世界,伊拉克再次陷入內戰。北京猝不及防,不得不停工停產、撤走工人,中國在伊拉克的石油生意遭受重創。而此時,美國冷靜旁觀,儘管伊拉克政府一再請求,但美國就是按兵不動。一個理由是,奧巴馬政府不滿伊拉克政府被以馬利基為首的什葉派壟斷,排斥遜尼派和庫爾德人,認為這是造成當前亂局的原因之一,要求該國組建包容廣泛的聯合政府。
更大的理由,還在於,奧巴馬任內,堅持讓美國休養生息、保存國力,對外克制,能不介入就不介入,能不用兵就不用兵。對敘利亞,美國堅持讓阿拉伯聯盟扮演主角;對烏克蘭,美國堅持以制裁手段代替軍事行動;對伊拉克,美國堅持讓伊拉克各派自己解決問題。今年7月,當利比亞爆發內戰後,美國立即撤走外交人員,無意作任何干預。
按理,奧巴馬的立場,正附和中共一貫宣傳的「不干涉內政」原則,然而,當美國當真不干涉的時候,北京卻著了慌。尤其在伊拉克,中國損失巨大,數百億美元的投資正在泡湯。而中國在利比亞的利益損失,也將隨著該國內戰的升級而顯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巴馬的不干涉、少干涉、不介入、少介入的政策,讓中國已經受不了。
中國自己能否干預伊拉克局勢、使之安定下來?以中國崛起的國力,應該不存問題。
然而,中國寧要利潤,不要責任;或者說,有能量,沒膽量。在新疆,當局動輒發動數萬、乃至數十萬民眾,與中共軍警一道,圍捕所謂「暴恐份子」,顯示,內在虛弱的共產黨當局,意圖劫持平民大眾,為自己壯膽。
美國政府的決策,顯然也考慮到了中國因素。美國對中共只顧追求經濟利益、而絲毫不盡國際義務的極端利己主義行為,日益警覺和反感。最能表明美國人感受的,莫過於經濟學家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與總統奧巴馬的對話,其中,有這麼兩段:
弗裡德曼:「我會想到中國,中國現在是伊拉克最大的能源投資者,它已經是一個『持股者』,不該總這麼『搭便車』,您是否也這麼認為?」奧巴馬:「沒錯,中國是在搭便車,而且已經搭了30年,這種方式讓他們很受用。」
讓美國掃雷,讓中國搭便車;讓美國人清掃場地,讓中國人進場賺錢。這樣的「好事」,到底還能持續多久?奧巴馬決意終止這種遊戲,其影響將是深遠而多重的,其中之一,就是對中共、及其所謂「中國利益」構成沉重打擊。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