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年12月11日,在禁制令清場後,香港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對金鐘雨傘廣場進行全面的清場,並拘捕多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和學生代表。(潘在殊/大紀元)
11日下午金鐘清場行動,在場大批佔領人士,包括多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學聯及學民思潮成員,手扣手坐在地上,堅持留守,警員將他們拘捕帶返警署。(宋祥龍/大紀元)
2014年12月11日,在禁制令清場後,香港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對金鐘雨傘廣場進行全面的清場,並拘捕多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和學生代表。(潘在殊/大紀元)
11日下午金鐘清場行動,在場大批佔領人士,包括多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學聯及學民思潮成員,手扣手坐在地上,堅持留守,警員將他們拘捕帶返警署。圖為議員何俊仁。(宋祥龍/大紀元)
2014年12月11日,司法機構的執達吏在大批警察的配合下對金鐘雨傘廣場進行清場,有市民到場抗議。(潘在殊/大紀元)
11日下午金鐘清場行動,在場大批佔領人士,包括多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學聯及學民思潮成員,手扣手坐在地上,堅持留守,警員將他們拘捕帶返警署。(宋祥龍/大紀元)
2014年12月11日,在禁制令清場後,香港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對金鐘雨傘廣場進行全面的清場,壹傳媒主席黎志英被捕。(潘在殊/大紀元)
11日下午金鐘清場,在場大批佔領人士,包括多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學聯及學民思潮成員,手扣手坐在地上,堅持留守,警員將他們拘捕帶返警署。(宋祥龍/大紀元)
反抗到最後一刻
週三(12月10日),香港警方對佔領運動在金鐘的抗議地點進行清場之前,超過一萬名民主示威人士在當地舉行了遊行活動。他們在這裡的帳篷中生活了超過兩個月的時間。如今,新貼出的海報上寫著:「我們會回來的」。
德國之聲中文網引香港「now新聞台」報導,週四(11日)學聯及學民思潮代表坐在中共駐軍總部對面的夏愨道,手拉著手並且躺下。學聯常委鍾耀華等拒絕自行走上警車,由多名警員逐一抬走。
坐在學生後方的人,包括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及多名泛民議員,包括民主黨的劉慧卿及何俊仁、公民黨的梁家傑和工黨的何秀蘭等,他們表示會靜坐等候被捕,不會反抗。黎智英則在參與活動前辭去了香港《蘋果日報》社長的職務。相關報導稱,警方於下午四時左右開始拘捕行動。100多人被拘捕。
香港學民思潮和學聯號召從今年9月就參與「公民抗命」活動的人士和平的留守在添華道和夏愨道的交界處,直到他們被警方逮捕。
香港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向示威者表示,他會堅持反抗到最後一刻,目的不僅僅是被逮捕,還為了「彰顯他們的精神」。他說:「只要港府還堅持8月底中央政府作出的決定,香港社會就會採取公民抗命的方式,抵制政府,直到政府考慮在未來數年內重啟憲政改革。」
確定「我們會回來的」
週二至週三(10日)夜間,在香港佔領運動的抗議地點,示威者們懷著複雜的心情拆除帳篷,清點自己的物品,相互道別,場面感人。
一位30歲的何姓市場營銷專家拆除了自己的帳篷,兩個多月以來,她下班後每天都住在這裡。她向德國之聲表示,對香港和北京政府的冷漠感到傷心。「我們還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老實說我很傷心,但是看到有些人警醒還是很不錯的。我確定我們會回來的。」
但也有一些人決定留下來,直到被捕。一位22歲的陳姓香港大學生告訴德國之聲:「我想向公眾表達我抵抗的決心,我們必須繼續抗爭下去,無論結果如何。」
2014年12月11日,金鐘清場現場情況。(潘在殊/大紀元)
「雨傘運動」現場遍布「聚傘」。一位30歲的何姓市場營銷專家拆除了帳篷,她說:「我確定我們會回來的。」(大紀元)
一句句「We will be back」10日散落在金鐘的廣場的每個角落,對拒絕接受民意的政權作無聲控訴。(余鋼/大紀元)
負責清場的執達主任於週四上午9點抵達位於金鐘的抗議營地開始工作,整個清場過程和平進行。香港警方曾發出警告稱,任何上午11點後仍然逗留在抗議現場的公民都會被逮捕。
11日禁制令代理人與執達主任直至早上近10點半,開始動手率先拆走近大會堂的干諾道中東行線一個大型路障。(宋祥龍/大紀元)
金鐘地區有大批警員一字排開向前推進,並要求在場人士離開,沿途清除佔領人士留下的帳篷和雜物。報導稱,警方在當地時間晚上六點左右向在場人士宣佈,要加快拘捕程序。並表示在完成清場行動後,會加派人手四周巡邏,如果有人群聚集,會立即驅散,以防再有人堵塞行車線。
12月10日金鐘現場。(大紀元)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