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聖誕節,西安事變和平落幕,蔣中正委員長偕夫人於次日安抵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與首長在機場歡迎。(鍾元翻攝/大紀元)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結合曾被譽為神仙美眷(網路圖片)
郝柏村25日提到 蔣介石日記(1917~1972),尤其自己身歷抗戰歷史,在看蔣介石日記感受更深,他強調,「八年抗戰是蔣委員長領導的,沒有第二個人」,蔣委員長抗戰到底的意志,他所遭受的困難及屈辱,不是一般常人能夠忍受的。(鍾元/大紀元)
1943年開羅會議討論對日作戰計劃,羅斯福接見的是蔣介石,而不是毛澤東。圖為1945年9月,日本在南京向中國投降,中國的代表是國民黨參謀總長兼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右)。(歷史檔案圖片)
1945年重慶各界舉行慶祝抗戰勝利大遊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9月10日,中國陸軍副參謀長冷欣將軍奉命抵達重慶,呈獻日本降書予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蔣介石委員長在南京中山陵前,透過中廣電台向全國同胞宣布對日抗戰勝利。(網路圖片)
1913年5月25日,北京天壇公園。(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3年,北京(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至1913年,北京(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7月,北京(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3年5月25日北京附近的南苑機場(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7月,北京一群婦女(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3年北京西郊,一群小孩。(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至1913年,北京一個女人和她的孩子(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6月22日,北京,大道王侯府,葬禮(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7月19日長城南口。(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3年5月31日,明朝十三陵。(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3年6月1日,北京明陵。(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3年6月27日,香山寶塔(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3年5月30日,北京頤和園十七拱橋。(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6月29日,北京頤和園。(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7月3日,北京紫禁城西北護城河。(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6月28日,北京白雲觀門廊(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6月28日,紫禁城全景(Albert Kahn 博物館)
1912年7月7日,北京鐘樓(Albert Kahn 博物館)
抗戰時中國軍隊使用過軍旗。(網絡圖片)
11月6日,在江橋抗戰中犧牲的馬占山部士兵。(網絡圖片)
淞滬會戰巷戰中陣亡的國軍士兵。(網絡圖片)
在衡陽戰死的國軍。(網絡圖片)
給日軍以重大殺傷的馬占山部隊。(網絡圖片)
1931年11月,進犯黑龍江的日軍在嫩江橋遭到黑龍江步兵第3旅旅長馬占山部頑強抵抗。(網絡圖片)
蔡廷鍇軍長親臨前線指揮。(網絡圖片)
1938年,徐州會戰,台兒莊守軍與日軍在激戰中。(網絡圖片)
淞滬會戰國軍在郊區構築工事。(網絡圖片)
激戰中的桂軍171師。(網絡圖片)
在安徽的國軍。(網絡圖片)
中國守軍在長城作戰。(網絡圖片)
女童子軍楊慧敏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游過蘇州河,把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網絡圖片)
戰火中的四行:彈痕纍纍的四行倉庫。(網絡圖片)
謝晉元團長(中坐者)與堅守四行倉庫的第一營四位連長。(網絡圖片)
在四行倉庫奮戰的謝晉元團800壯士。(網絡圖片)
「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徹夜血戰中的國軍陣地。(網絡圖片)
上海青年300多人組成的「赴東北援馬抗日團」。張少傑團長在火車站向歡送人群致訣別詞:「除非我們死,我們決不回來!」(網絡圖片)
即將開赴前線的士兵。(網絡圖片)
位於西安的秦始皇帝陵挖掘出一個1萬3000多平方公尺的陪葬坑,估計有上千件石質鎧甲。陪葬坑顯示,秦時戰服設計已十分先進,秦軍管理也十分嚴謹。
古人員根據此前在二號坑出土過的軍用裝備文物推斷,該陪葬坑很可能是秦始皇帝陵的大型「軍備庫」。專家估計,此次試挖的陪葬坑尚埋有逾1,000件石質鎧甲。
在板門店交換戰俘的儀式上,一名首先被釋放的無腿志願軍戰俘走向中朝方面,被打斷的腿已經得到醫治和手術。(網絡圖片)
戰俘營中的病號。(網絡圖片)
「志願軍」戰俘被消毒中。(網絡圖片)
戰地臨時看護的北韓戰俘,戰事還在進行。(網絡圖片)
被韓國民兵俘獲的志願軍戰俘。(網絡圖片)
「志願軍」跪地求饒。(網絡圖片)
韓國民眾為聯合國軍送炮彈到陣地受到歡迎。(網絡圖片)
志願軍戰俘被搜身。(網絡圖片)
軍事記者戰地採訪「志願軍」戰俘。(網絡圖片)
這張「志願軍」戰俘的照片經常被國內各種媒體使用,但做了剪裁,這是照片的原貌。(網絡圖片)
戰俘人生的抉擇-自願甄別。這些北韓戰俘決定被釋放後留在韓國。(網絡圖片)
在板門店三八線處交換的美軍戰俘很輕鬆的回到聯合國軍一方。(網絡圖片)
古代長安西市熱鬧景象(網絡圖片)
中國古代陶瓷業。(網絡圖片)
中國古代冶鐵業(網絡圖片)
古代杭州市井圖(網絡圖片)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大陸中共與駐守在金門島的國軍發生激烈炮戰。圖為,國軍空軍在演練戰術。(網絡圖片)
圖為,國軍觀察點。(網絡圖片)
圖為,國軍在準備還擊的炮彈。(網絡圖片)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大陸中共與駐守在金門島的國軍發生激烈炮戰。圖為,國軍在接收空投裝備。(網絡圖片)
圖為,金門島工事。(網絡圖片)
圖為,國軍軍官站被擊穿的牆壁前。(網絡圖片)
圖為,在防禦工事中休息的國軍。(網絡圖片)
1圖為,國軍蛙人。(網絡圖片)
圖為,炮戰中受傷的國軍。(網絡圖片)
圖為,前往金門的國軍。(網絡圖片)
圖為,炮戰中受傷的國軍。(網絡圖片)
圖為,國軍在挖戰壕。(網絡圖片)
圖為,國軍在挖防空洞。(網絡圖片)
圖為,國軍在挖防空洞。(網絡圖片)
圖為,隊列行進中的國軍。(網絡圖片)
圖為,隊列行進中的國軍。(網絡圖片)
圖為,駕車的國軍。(網絡圖片)
此相簿內的相片出現在:
相簿列表資訊
- 最新上傳:
- 2014/07/20
- 全站分類:
- 收藏嗜好
- 本日人氣:
- 0
- 累積人氣:
- 1628
相片最新留言